食醋酿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

13485462942

晋之食 | 发酵千年的清香汾酒,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

2022/5/2348次浏览

(来源:品味三晋

(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JdLfrrsuRYXIrZCSSY3Wg



“国酒之源、清香之祖、文化之根”,在中国白酒发展的岁月长河中,杏花村见证着中国白酒的起源,汾酒的历史最为悠久。


辉煌6000年

小口尖底瓮见证中国白酒起源


中国白酒的源头在哪里?它究竟起源于3000年前还是6000年前?或者是更早更遥远的年代?这个未解之谜,曾一直让喜欢杯中之物的国人好奇,也让执着于中国酒文化的人想找到可信的答案。


1982年的春天,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一村民在田间劳作时,无意间挖出了一件精美的铜爵,开始将人们的视线指向了遥远的新石器晚期,杏花村也与6000年前的“仰韶文化”建立了紧密联系。


▲杏花村遗址


后经过考古发掘证实,这个终被命名为“杏花村遗址”的地方,不仅藏着从新石器时期到商代晚期近四千年的人类文化活动史,还埋藏着迄今为止所能发现的中国酒最早的酿造场所。这个遗址,也成为一部来自人类启蒙时代的中国酒最原始的酿造教科书。


杏花村遗址里埋藏着汾酒的起始源头。考古人员根据从杏花村遗址出土文物的年代顺序确定,杏花村先民至少从6000年前,就开始掌握了人工酿酒的初级技术,在大约4000多年前,已经开始用“尊”盛酒来祭祀。


随着蒸煮谷物炊具的不断进步,酿酒技术开始不断提高,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。一直到商周,在长达3000年的时间内,杏花村人一直继承和延续着源自仰韶文化时期的酿酒技术,几千年来,一直不曾发生大的改变。


杏花村遗址的发掘,也为我们展开一幅伟大的历史画卷:一幅华夏先民从原始部落到农耕文明发展的路线图。可以说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从这里发端。


由于农作物“黍”和各种原始酿酒器物的出现,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华酒文化的发展历史也自此展开。


▲小口尖底瓮


瓮、壶、樽、罐、斛、觚……从仰韶文化到民国时期中国各个时代使用的酿酒饮酒器具,如今全都馆藏在汾酒博物馆中。其中,中国出土最早的酒具,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酒器之一——仰韶时期华夏先民使用的小口尖底瓮,正式向世人宣告了中国早在6000年前就已发明了人工谷物酒,也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酒文化的诞生。

天时地利人和

造就千年汾酒的延续


那么,世界上最早的酒到底是在何时何地诞生的?


古今中外,关于酒的诞生有很多说法。古埃及人认为酒是由奥西里斯最先发明的,古希腊人认为酒神是狄奥尼索斯,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,皆被称为酒的发明者。


在中国,“酒星始酒”“上皇兴酒”“仪狄做醪”“杜康酿酒”等传闻和各种版本的演绎更是精彩纷呈。但最早最权威的记载,是晋代文人江统的《酒诰》,“酒之所兴,肇自上皇,成于仪狄。”意思是说中国酒起源于“三皇”中被称之为上皇的伏羲氏,即神话传说中的新石器时代。而在杏花村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小口尖底瓮恰恰清楚说明了这一点。


由秦含章、张远芳主编的酒类权威著作《中国大酒典》中提到: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,是陶器的制造。否则就无从酿起。


在仰韶文化遗址中,既有陶罐也有陶杯。据参与杏花村遗址发掘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称,在杏花村遗址周边,现在还能捡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残片,残片花纹还带有明显的西周文化特征,出土的斝、壶、尊、杯等陶器则表明距今近6000年之久。由此推断出,约在六千年前,人工酿酒就已经开始。


《孔丛子》有言:“尧舜千钟”,证明在尧时,酒(“千钟”代表初级的果酒)已经流行于社会。《史记》则记载,仪狄造“旨酒”以献大禹,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。


▲酒都遗香——杏花村汾酒老作坊


至此,人们清晰地发现,中国的酒文化在杏花村萌芽,在中国白酒发展的岁月长河中,汾酒的起源最为悠久。


早在汉代,汾酒酿酒技艺便随着山西人迁居的脚步开始在天下传播。


汾酒作为晋商文化中重要的一支,到了明清时期,伴随着晋商的彻底崛起,汾酒再次迎来历史发展机遇,加快了其先进酿酒技术向全国各地传播的步伐。当时的天下,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:“凡是有麻雀的地方,就有山西商人。凡是有山西商人的地方,必有山西汾酒。”


尤其到了清代,无论是宫廷贡酒还是民间作坊,品种与酒质都远超于前朝。制酒、制曲和卖酒等行业均得到空前的发展。特别是以高粱为酿酒主要原料,以大麦豌豆制成的曲为辅助原料,用蒸镏法烧制的白酒烧锅业,发展势头最猛。据档案记载,由于汾酒产量空前提高,加之品质日益提升,故得以畅销全国,远销海外,成为世界六大蒸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的主要发源地。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杏花村,成为当时各路酒商共同争夺的投资对象。


骨子里的智慧代代相传

用技艺承载千年文化记忆


历史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。尽管这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文物,如今对汾酒的酿造已没任何实际意义。当时的汾酒也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汾酒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正是因为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,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,杏花村才形成了后世精湛的酿酒技术。更重要的是,对汾酒人乃至所有酿酒人而言,杏花村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,更是酿酒行业人员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历史。


▲汾酒老作坊博物馆


汾酒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昭告着世人:数千年来,汾酒人与远古的杏花村人一直做着一件相同的事;汾酒的酿造技艺,一直在默默地延续和完善。过去的杏花村人酿酒,除了祭祀祖先、治病,基本只是满足自身的需要。而现在的杏花村汾酒人,他们的出产,所供给的是整个世界的需求。汾酒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、世界酒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
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》,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阐释得很清楚,“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,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,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。”即通过对各种文化传统的保护、传承和创新,形成各个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,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,保护和重建人类文化的良性生态环境。


而在中国历史上,汾酒一直是作为一个“酒种”存在去传遍大江南北,它曾经就是白酒的代名词。因此,自汾酒诞生以来,“汾酒曲艺”影响了中国酿酒业几个朝代,明、清、民国最为鼎盛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“汾酒曲艺”又在“汾酒试点”和微生物专家的帮助下,得到极大改进和提升,成为了白酒界“曲艺”的一面旗帜。


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文化自信得到彰显。可以明显看到,当前,文化在名酒企业正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。中国出土最早的酒具,第一家酒文化博物馆,形成中国白酒业的第一个品牌体系,拥有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注册商标,第一个酒类“申遗”的倡议者……汾酒向社会展示的不仅是汾酒作为中国酒企业领军者、传承者所凝聚起来的可持续发展力及活力,更向社会和消费者展示了中国酒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决心。